12月21日8时30分,北京医院事先征得钱夫人杨绛先生同意,对钱先生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。
10时10分,杨先生在医院太平间等候,看到钱先生遗体被推了进来,强忍悲痛,双手紧紧握住小车的扶手。
11时,医院工作人员为钱先生穿上他生前喜欢的衣服。有些衣服,是杨先生亲手缝制的。杨绛先生曾打算捐给灾区,钱先生说:“这是‘慈母手中线’,其他衣服可以捐,这几件留着。”
11时30分,钱先生遗体被送至北京医院告别室作短暂停留。为尊重钱先生遗愿,室内没有挽联挽幛,没有鲜花哀乐,只有洁白的床单,常青松柏和君子兰。
下午1时45分,社科院领导前来看望杨绛先生并为钱先生送行。
1时50分,钱先生遗体被送上灵车。杨绛先生洒了少许鲜花花瓣,然后拉着曾经协助她看护钱先生的女护工,一同上了灵车。
3时许,钱先生的遗体被送至火化车间,在炉前,杨先生久久伫立。
4时30分,火化完毕。
当晚,记者采访了刚刚送别了钱先生的几位人士。
———钱先生对自己的后事早有交待,不是今年讲的,而是许多年前就有交待,而且是不止一次地交待。
———先生去世,海内外反响极大,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,这是必然的。在这种时候,杨先生尤其显得不容易:她既要顾到党和政府领导人的关心,也要尽力按钱先生的嘱托去做。她坚持说,锺书走了,他只有这么一点点遗愿,希望大家能够体谅,能够予以满足。
———不少人认为钱、杨两位先生非常“清高”,似乎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。实际上,两位先生对后生晚辈经常热情地提携、帮助,包括在生活上给予细微关怀,他们是可亲可敬的长者。但是他们对那些所谓“钱学专家”却从来保持着高度的警惕。
———钱先生、杨先生的一贯作风是“怕麻烦人,怕劳累人,怕打扰人”。再大的事情,也希望“尽量不要麻烦别人”。从先生去世到火化完毕,仅57个小时。